深海净化

深海净化

终南山隐者 著
  • 类别:言情 状态:已完结 主角:艾琳李维 更新时间:2025-10-14 12:19

知名网文写手“终南山隐者”的连载新作《深海净化》,是近期非常受欢迎的一部现代言情文, 艾琳李维两位主角之间的互动非常有爱,啼笑皆非的剧情主要讲述了:存在过多次全球性同步的、极其剧烈但原因不明的能量释放事件,其周期与古生物大灭绝事件有着高度可疑的重合。“净化。”……

最新章节(深海净化精选章节)

全部目录
  • 深海净化海底科考队意外触发中脊深处的远古声波发射器,全球海洋开始以特定频率共振,

    所有舰船与潜艇在共振中逐渐物质解离,融入海水;恐慌的人类发现,

    这种声波竟是远古智慧生物设计用来净化“污染文明”的终极武器。

    -------东太平洋海隆,海平面下三千米。

    永恒的黑暗被“海渊”号深潜器前端两道惨白的光柱刺破,

    照亮了嶙峋诡异的玄武岩崖壁和缓缓飘落的“海雪”。深潜器像一粒笨拙的金属尘埃,

    正试图降落在“上帝的手术刀”——东太平洋海隆这条巨大伤疤的边缘。舱内,

    主驾驶员李维的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,在控制面板幽蓝的微光下闪烁。他全神贯注,

    操纵着这个钛合金球体避开一处尖锐的露头。旁边,

    首席科学家艾琳·考克斯博士紧盯着舷窗外部和下方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流,眼神炽热。

    “再靠近一点,李维。就在那个热液喷口群旁边,声学异常源的信号强得不可思议。

    ”他们的目标并非喷口周围那些依靠化学自养生存、如同异星花园般的管虫和贻贝群落,

    而是隐藏在喷口下方岩层中的一个强烈、规律到令人不安的声学信号。

    它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地质活动或生物发声。“位置锁定,准备‘海爪’采样臂。

    ”艾琳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。机械臂精准地探向目标区域,避开翻滚的超热黑烟囱流体。

    就在机械爪即将触碰到一块看似寻常、却辐射出最强信号的岩体时,深潜器猛地一阵剧颤。

    “该死!一股暗流!”李维低吼,拼命稳住船体。但晚了。机械爪擦过目标岩体,

    发出刺耳的刮擦声。几乎是同一瞬间,那块“岩石”表层碎裂剥落,

    露出下方非天然的光滑材质,其上蚀刻着无法理解的几何纹路。然后,它“亮”了。

    一种低沉的、并非通过空气而是直接撼动周围海水的嗡鸣声骤然爆发。

    深潜器的外壳首先与之共振,发出令人牙酸的**。灯光疯狂闪烁,

    所有屏幕瞬间被暴雪般的噪音淹没。“怎么回事?!”艾琳惊呼,抓住剧烈震颤的座椅。

    “不知道!某种…声波冲击!强度还在飙升!”李维试图拉升深潜器,但控制系统反应迟钝。

    那嗡鸣声穿透钛合金壳,钻进他们的骨髓,搅动着脑髓。它不再是单一频率,

    而是以一种无法形容的复杂模式急剧变化,像是某种古老而冰冷的智慧被骤然惊醒,

    开始吟唱。嗡鸣声并非消失,而是转变了。它不再狂暴地冲击深潜器,

    反而以一种更低沉、更基础的频率持续着,仿佛融入了海水本身,成为海洋脉搏的一部分。

    “海渊”号系统在几次绝望的闪烁后,奇迹般地恢复了部分功能。“快走!离开这里!

    ”李维嘶哑地喊着,将推进器功率推到最大。深潜器挣扎着,歪歪斜斜地向上爬升。

    几乎在他们逃窜的同时,全球海洋监测网络陷入了集体性癫狂。太平洋夏威夷监测站,

    一名值班技术员看着主屏幕上那条原本平稳的背景噪音曲线,

    如同心脏骤停后的纤颤般疯狂跳动,

    然后猛地拉成一条他从未见过的、贯穿整个频段的恐怖尖脉冲,并持续维持。他揉了揉眼睛,

    确信仪器出了问题。大西洋百慕大监听阵列,沉睡中的超级计算机被海量异常数据流惊醒,

    自动发出最高级别的警报。声学特征分析结果:未知。来源:多重,

    沿大西洋中脊线同步出现。印度洋,“入”字形洋中脊的三个分支上,

    数个水下传感器相继传回类似数据后,永久失联。恐慌首先在军事层面爆炸性蔓延。

    北大西洋,美国海军“迈克·蒙苏尔”号驱逐舰正在执行常规巡逻。

    舰长接到一份来自大洋海底监测系统(SOSUS)的绝密异常警报,还未及细读,

    一种奇怪的、极低频的振动就透过舰体传来,仿佛有巨人在用无形的音叉敲击船底。

    几分钟内,舰上最精密的电子设备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功能紊乱,指针无故抖动,

    屏幕图像扭曲。然后,一名水兵惊恐地发现,前方的铝合金栏杆表面,

    正以一种诡异的方式“流淌”起来,金属仿佛失去了固体的尊严,

    正在融化成一种灰暗的、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质,无声无息地消散在空气中。不是熔化,

    是…解离。恐慌的惊呼未落,这种解离现象如同瘟疫般在舰体上飞速蔓延。

    钢铁甲板变得如同流沙,桅杆如同融化的蜡烛般倾斜、消散。舰船结构正在从分子层面瓦解,

    融入周围的海水和空气。求救信号只发出半截。在地球另一端的深海,

    中国海军一艘最新型的“09-VI”型攻击核潜艇“长征”号,正以静默状态潜航。

    声纳员首先捕捉到那无处不在的、令人极度不适的背景嗡鸣。随后,

    潜艇内部也传来了那种细微却致命的震动感。“报告艇长,艇壳外部传感器大量失效!

    内部…内部出现异常物质逸散现象!”二副的声音带着无法置信的惊骇。老艇长面色铁青,

    他通过潜望镜看到,前方耐压壳壁上,一小块高强度合金正在无声无息地“蒸发”。

    他立刻下达了紧急上浮命令。但已经太迟。推进器首先失去了响应,然后是所有操控系统。

    灯光迅速熄灭,只有那地狱般的低频嗡鸣充斥着每一寸空间,越来越响,

    震动着他们的五脏六腑。在最后的光线下,

    艇长看到自己的手正变得模糊、透明…“长征”号与“迈克·蒙苏尔”号的命运,

    在同一时间,降临在全球每一片海洋上。无论是庞大的航母、高速的护卫舰,

    还是隐藏在水下的幽灵潜艇,凡是在共振响起时位于海面上的,

    都开始了同样诡异的物质解离过程。全球海军力量,在不到一小时内,蒸发殆尽。

    消息再也无法封锁。通过侥幸近岸未受严重影响船只发出的片段信息,

    通过卫星电话最后绝望的呼喊,通过突然中断的所有海上通讯,真相的碎片被拼凑起来,

    砸向了全人类。文明陷入前所未有的休克。所有海岸线被强制疏散,港口空无一船,

    全球贸易动脉瞬间硬阻。股市崩盘已无人关心,因为面临的是生存意义上的断绝。

    联合国紧急特别会议在弥漫的绝望中召开。

    平洋海隆;传播媒介——全球洋中脊系统;现象——特定频率的共振导致宏观物质结构崩解。

    艾琳·考克斯和李维,作为唯二的现场目击者(他们的深潜器因及时逃离核心区且材质特殊,

    受损严重但未解离),在接受层层盘问和身体检查后,

    被带到了一个由顶尖物理学家、海洋学家、声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危机小组。

    “它不是武器,”艾琳面色苍白但眼神锐利,对着小组专家和屏幕上的各国政要,

    重复着她的推论,“至少不完全是。那种声波模式…复杂到超越我们所有科技。

    它更像是一种…指令。一种针对当前海洋‘状态’的…格式化指令。

    ”更多的数据被挖掘出来。地质学家提供了关键线索:全球洋中脊系统在历史上,

    存在过多次全球性同步的、极其剧烈但原因不明的能量释放事件,

    其周期与古生物大灭绝事件有着高度可疑的重合。“净化。

    ”一位研究远古神话符号学的学者,

    看着“海渊”号最后传回的、那块光滑材质上蚀刻的纹路,颤抖着说出了这个词。

    “在多个文明的灭世传说中,都有‘神以声音或洪水清洗污浊大地’的记载。

    我们一直以为那是隐喻…”结论在冰冷的恐惧中逐渐清晰:横贯全球海底的洋中脊网络,

    根本不是一个被动的地质构造。它是一个主动的、星球级别的系统。

    一个由某个早已消失的远古智慧种族设下的终极装置。它监控着海洋,

    或许监控着整个星球的生态。

    ”(噪音、化学污染、辐射、或许还包括某种特定的科技发展水平)——超过某个临界阈值,

    这套系统就会被激活。它发出一种特殊的共振频率,这个频率并非摧毁一切,

    而是精准地“解离”那些被判定为“异常污染物”的复杂结构——对于建造者而言,

    那些纵横海洋的钢铁巨舰和精密潜艇,与浮油或放射性废水没有本质区别,

    都是需要被清除的“污渍”。人类并非被特意针对,只是恰好达到了被清洗的标准。

    会议陷入死寂。人类最强大的武力,在星球本身的防御机制面前,可笑得像沙滩上的沙堡,

    一个浪头便抹平殆尽。然后,一名技术员跌跌撞撞地冲进会议室,脸上毫无人色。

    “先生们…女士们…信号…信号变了!”主屏幕上,

    全球海洋声学监测网络的数据流再次剧烈变动。那持续了数小时、带来毁灭的稳定共振频率,

    开始发生复杂的调制,音调正在缓慢而确定地…升高。

    一个新的、更尖锐、能量级更高的频率模式,正在形成。艾琳博士猛地站起来,瞳孔缩紧,

    她瞬间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。净化程序,进入了下一阶段。那不断攀升的尖锐频率,

    它的新目标是什么?是更大的结构?是特定的材料?还是…沿着水体,

    向着污染源头所在的陆地而来?冰冷的恐惧攥住了会议室里每一个人的心脏。

    屏幕上的频率曲线,仍在无情地向上爬升。会议室陷入一种比深海更令人窒息的死寂。

    屏幕上,那条代表死亡之声的频率曲线,如同挣脱了束缚的毒蛇,昂首向上,

    尖锐的峰值不断刺破图表上限,发出无声却撕裂灵魂的尖叫。

    艾琳的手指死死抠住冰冷的桌面,指甲泛白。“它在学习…”她声音干涩,几乎不像人声,

    “或者在…切换模式。第一阶段,清除海洋中的‘大型异物’。

    现在…现在这个频率…”她猛地转向数据终端,手指颤抖却飞快地调出实时能量分布模型。

    新的频率像一把更精细、更恶毒的手术刀,

    值与现代文明的基础材料——特别是硅基电子元件和高纯度金属导体——产生了致命的重合。

    “目标是陆地?”一位将军嘶声问,脸色灰败。“不!不完全是!

    ”旁边的声学家突然尖叫起来,他面前的屏幕正疯狂报警,

    “能量在海水中的衰减极低…但它正通过全球水循环系统进行…进行渗透!

    ”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语,会议室外,纽约城遥远的方向,

    传来第一声非自然的、沉闷的爆炸声。不是火药库的轰鸣,

    而是一种更诡异、更彻底的崩解声。紧接着,是第二声,第三声…连绵成片。

    联合国总部大楼本身也开始轻微震颤。天花板抖落细小的灰尘。

    墙壁内埋藏的电缆管线发出一连串细微却清晰的噼啪爆裂声,火花从接口处溅射出来,

    随即化作一缕青烟,连同包裹它们的塑料绝缘层一起,无声无息地“蒸发”了。

    精密电路和传输网络的东西…”李维看着自己瞬间黑屏、外壳正在微微“流散”的军用平板,

    喃喃自语。全球性的崩溃以光速蔓延。金融系统首当其冲。

    纽约华尔街、伦敦金融城、东京证券交易所,

    所有服务器的硬盘阵列在刺耳的磁介质破坏声中化为乌有,数据连同物理载体一同被抹去。

    全球股市不再是崩盘,是直接归零。电网瘫痪。从三峡大坝到北欧核电站,

    巨大的变压器爆炸起火,但火焰很快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掐灭,

    只留下熔融后又诡异凝固的怪异残骸。输电线如同被点燃的导火索,

    一段段在空中解体、消散。城市一个接一个陷入最原始的黑暗。通讯彻底中断。

    互联网骨干路由节点过热烧毁,卫星失去控制,拖着解离的尾焰从轨道上坠落。

    人类文明的大脑和神经被精准地、彻底地剔除。交通陷入末日混乱。

    失去电子控制的喷气客机如同铁砣一样从天空栽落;高速列车扭曲着脱轨,

    撞进无声解体的站台;街道上,汽车引擎纷纷熄火,

    金属车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斑驳、脆弱……海岸线不再是避难所。

    那尖锐的频率沿着河流逆流而上,顺着地下含水层扩散。它无视混凝土和钢铁,

    精准地寻找着一切“非自然”的复杂结构。桥梁颤抖着垮塌,水坝无声地开裂,

    摩天大楼的钢结构发出痛苦的**,玻璃幕墙成片成片地化为晶莹的粉末飘散。净化。

    彻底的净化。人类引以为傲的科技文明,在这来自远古的审判面前,

    脆弱得如同一张被雨水打湿的纸。联合国地下紧急避难中心,

    艾琳在一片混乱和绝望的哭喊中,死死抓住那位声学家和仅存的几位科学家。“频率!

    它的载体是水!任何含有水分的东西都能传播!但…但一定有衰减,有极限!

    或者…或者有某种它无法穿透的介质!”“没用的!”有人崩溃地大喊,“它能穿透一切!

   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音叉!”“不!”李维突然吼道,

    他指着屏幕上全球洋中脊系统的三维模型,

    那如同烈焰般跳动、显示着恐怖能量输出的红色网络,“看!能量输出并不均匀!

    南大西洋中脊段、印度洋西南支…它们的强度比其他地方低了几个百分点!为什么?!

    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迷雾。艾琳猛地扑到模型前。“地质结构!那里的地幔柱活动更剧烈,

    岩石圈更厚…或者有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吸波矿物…”她语无伦次,

    但眼神重新燃起一丝疯狂的光芒,“漏洞!系统存在漏洞!

    或者…或者这是建造者故意留下的?一个…测试?一个给后来者的机会?

    ”“即使有漏洞又能怎么样?”将军咆哮着,“我们没有任何手段去那里!没有船!

    没有潜艇!我们甚至无法离开这个地下室!”绝望再次笼罩。这时,

    一个一直沉默的、研究军事史的老专家颤巍巍地抬起头。“我们…我们还有最后一样东西。

    不是科技的…是时间的。”所有人看向他。“一些…老东西。蒸汽时代的铁甲舰。

    甚至…风帆战列舰。”他声音沙哑,“它们的结构简单,几乎没有电子元件,

    动力原始…那种共振,或许…或许无法有效解离它们?”死寂。用博物馆里的古董,

    去挑战毁灭了全球现代文明的远古天罚?这想法荒谬得让人想哭。但屏幕上,

    那代表毁灭的频率曲线仍在无情攀升,仿佛永不满足。艾琳缓缓站直身体,

    擦掉脸上的污迹和冷汗。“找到它们。”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,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疯狂,

    “找到还能浮起来的每一块旧木头,每一块老铁皮。”“我们要回到大航海时代。

    ”“为了活下去。”“回到大航海时代?”将军的脸上肌肉抽搐,像是听到了最恶毒的玩笑,

    “博士,你是说让我们乘着…乘着木板船,去对抗这个?

    ”他猛地指向屏幕上那仍在攀升的、代表灭绝的频率曲线。“不是对抗,

    ”艾琳的声音因缺乏睡眠和极度紧张而嘶哑,却透着一股冰冷的锐利,“是逃跑。

    是利用系统漏洞,像病毒绕过防火墙一样,抵达它力量最薄弱的地方。”“就算有这种船,

    谁去开?”又有人绝望地喊道,“水手都死光了!现代人谁还会操作蒸汽机?

    谁会看六分仪导航?”“我去。”李维站前一步,

    脸上是被深海压力和死亡恐惧磨砺出的坚硬,“我受过极端环境生存训练,

    包括…包括复古导航基础。总比在这里等死强。”短暂的、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
    “全球博物馆和废弃船坞清单已经调出。”一个年轻的技术员突然开口,

    手指在尚未完全失灵的内部局域网终端上飞快操作,屏幕闪烁,但还在工作,

    “符合条件的…有七艘。分散在不同大陆。”“最近的?”将军哑声问,

    最后的理智让他抓住了这根荒谬的稻草。“诺福克海军船坞。‘德克萨斯’号,

    1914年下水,燃煤蒸汽动力战列舰,八十年代退役后作为博物馆…理论上,

    锅炉和龙骨结构完好。”“理论上…”将军重复着这个词,脸上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。

    行动计划在一种近乎癫狂的节奏中展开。

    、未被共振彻底摧毁的古老运输工具——主要是烧柴油的老旧卡车和直升机——被紧急征用。

    一支由工程师、历史学家、志愿士兵和艾琳、李维组成的突击队,

    顶着天空偶尔坠落的飞机残骸和城市各处传来的崩解轰鸣,冲向诺福克。沿途所见,

    如同地狱。现代建筑正在“融化”,街道上散落着解离到一半的汽车框架。

    人们惊恐地躲在任何看起来还是“实体”的古老砖石建筑深处,望着窗外超现实的末日景象。

    “德克萨斯”号巨大、锈迹斑斑的钢铁身躯静静地停泊在码头上。

    它周围的现代设施正在崩溃,但它本身,那厚重的、铆接的钢铁船体,

    似乎只是发出一种低沉的、被新频率轻微干扰的嗡鸣,像一头被吵醒但尚未发怒的巨兽。

    “锅炉点火!我们需要蒸汽压力!

    ”一位白发苍苍、被从养老院紧急请来的前蒸汽轮机工程师,在年轻士兵的搀扶下,

    声嘶力竭地指挥着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来了封存的煤仓图纸。古老的机械被重新唤醒。

    铲煤、点火、监测气压表…每一个步骤都生疏而充满风险。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,

    天空中新频率的尖啸似乎越来越刺耳。“船体共振在加剧!”李维守在声学监测仪旁,

    仪器是临时拼凑的,读数不稳定,“新频率正在尝试‘理解’并分解这种老式钢铁结构!

    它还在进化!”终于,

    在一声悠长、嘶哑的汽笛声中——“德克萨斯”号的烟囱喷出了浓黑的煤烟。

    巨大的螺旋桨缓慢而沉重地搅动了浑浊的海水。“砍断缆绳!出发!

    ”钢铁巨兽蹒跚着离开了正在崩溃的码头。与此同时,从世界其他角落,

    也传来了微弱的希望讯号(通过临时架设的、最原始的短波无线电):英国朴茨茅斯,

    一艘风帆训练舰“胜利”号的后代,依靠风力和辅助柴油机下了水;中国青岛,

    一艘保存下来的二战日制蒸汽炮舰被一群老船员强行启动…人类文明的最后一支舰队,

    由博物馆展品和历史遗骸组成,悲壮地驶向咆哮的末日海洋。航行本身就是一场噩梦。

    海面上漂浮着现代船只解离后的怪异残渣和油污。那无所不在的声波如同跗骨之蛆,

    持续钻咬着每个人的神经和船体的每一寸钢铁。

    “德克萨斯”号的古老铆接处不时迸出细小的火花,金属疲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剧。

    艾琳和李维几乎不眠不休,时刻监测着声波频率和能量分布,不断微调航向,

    指向南大西洋那个理论上存在的“静默区”。第十天。食物和淡水开始配给。

    绝望的情绪再次蔓延。就在这时,声学监测仪上的疯狂曲线,

    突然出现了一个微小的、但确定无疑的凹陷。“就是这里!”艾琳几乎把脸贴到了屏幕上,

    声音因激动而变形,“能量强度下降了百分之三!我们找到了!

    ”这片海域看起来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,怒涛汹涌,天空阴沉。但那致命的嗡鸣声,

    确实减弱了。如同在震耳欲聋的重金属摇滚乐中,突然找到了一小片相对安静的区域。

    还不等人们欢呼,李维突然指向前方。“那是什么?”在海天相接之处,并非空无一物。

    一座巨大的、无法用人类几何学描述的构造物,突兀地矗立在海面上。它非金非石,

    表面光滑流转着幽暗的光芒,其结构不断微微变动,仿佛拥有生命。

    它正是这片“静默区”的核心,所有紊乱的声波似乎都绕着它流转。而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,

    在这座远古构造物的周围海面上,漂浮着其他的船只。不止他们!有简陋的木筏,

    有看起来像是二战时期的潜艇(艇身正在缓慢解离),

    甚至还有一艘船体上覆盖着太阳能板的、造型奇特的未来型船只残骸——显然,

    在人类之前的某个周期,也有文明曾抵达这里,试图寻找生机。它们如同被蛛网黏住的飞虫,

    环绕着那座沉默的巨构。“德克萨斯”号上,死一般的寂静。所有人都在看着那座遗迹,

    看着那些失败的先驱者的残骸。然后,那座巨构光滑的表面,

    突然亮起了一片复杂的、与东太平洋海隆下那块“岩石”上同源的几何纹路。

    一个冰冷的、并非通过空气传播,而是直接在他们意识深处响起的声音,

    或者说不带任何感情的信息流,席卷了每一个人的大脑。它没有语言,只有含义。

    【评估周期:第7太阳纪。】【文明类型:科技侧,碳基智能。

    】【污染等级:七级(临界)。】【净化程序:执行中。

    】【检测到异常个体抵达隔离区。】【申请接入…审核中…】【审核通过。

    提供选择:】信息流短暂停顿,然后,两个简单的、却蕴含着无穷重量的选项,

    砸入了他们的意识。【选项一:加入归档。个体意识上传,融入文明数据库,成为样本。

    物理形态解离。】【选项二:接受试炼。文明火种延续协议启动。

    提供“方舟”坐标及基础重构蓝图。成功率:低于0.7%。】没有解释,

   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。像一个系统弹出的冰冷对话框。艾琳感到血液冻结。她看向李维,

    看向船上每一个面无人色的人。加入归档,成为博物馆里的一个标本?

    还是用低于1%的概率,去赌一个渺茫到近乎虚无的未来?人类的命运,

    被压缩成了两个按钮,悬在末日深海之上。那冰冷的选项如同冰锥,刺入每个人的意识深处,

    冻结了血液,凝固了呼吸。【加入归档】【接受试炼】“德克萨斯”号的甲板上,

    死寂无声,只有海浪拍打古老钢铁的呜咽,

    以及远方那无处不在、但在此地稍显减弱的灭绝嗡鸣。“归档…是什么意思?

    ”一个年轻的水兵颤抖着问,脸色惨白如纸。“就是我们变成…一段记忆。一个数据。

    ”艾琳的声音干涩,她看着周围海面上那些不同时代的失败者残骸,它们像墓碑般沉默,

    “像它们一样。永恒,但…死了。”“那试炼呢?

    0.7%…”李维盯着那座幽光流转的巨构,它沉默地矗立着,

    如同神祇(或恶魔)的审判台,“接近必死。”“但不是零。”艾琳猛地抬起头,

    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火焰,“它给了选项,就说明不是绝对的死局!它有规则!

    0.7%…是计算出的概率,不是零!一定有…有什么变量可以影响这个概率!”就在这时,

    那座巨构表面的几何纹路再次流动起来。新的信息流涌入,这一次,

    带着更具体的、令人心胆俱裂的内容。

    【文明数据库样本抽取播放:】【样本G-7734:‘瑞米尔’文明。科技侧,

    硅基智能。于第3太阳纪末期因过度抽取地核能源,触发‘大地之怒’净化程序。

    最终个体于本设施前选择归档。】【样本K-2218:‘深海之歌’文明。生物侧,

    群体意识。于第5太阳纪因基因污染失控,海洋生态崩溃,触发‘生命回响’净化程序。

    最终个体于本设施前选择…接受试炼。失败。

    残骸标识:K-2218-7(位于你舰十点钟方向,木制结构残骸)。

    】一段段冰冷的信息,

    短暂影像:繁华奇异的城市在地质灾难中塌陷;瑰丽的生物群落在疯狂的变异中腐烂…以及,

    最后绝望的个体来到这座巨构前,做出选择,然后要么化为光点消散,

    要么驾驶着他们的“方舟”冲向黑暗,最终变为环绕这里的又一堆垃圾。这是展示,是警告,

    也是一种极致的傲慢和冷漠。建造者不在乎谁成功,它只记录过程。人类文明,

    只不过是档案库中又一个编号。“看到了吗?”李维的声音带着绝望的沙哑,

    “失败…是常态。成功…是奇迹。”“但我们还活着!”艾琳几乎是在嘶吼,

    她抓住李维的手臂,指甲深深掐进他的防护服,“活着就有变量!我们和它们不一样!

    我们…我们有人类的历史!我们的艺术!我们的…混乱!我们的非理性!

    这可能是它们无法计算的东西!”她的目光疯狂地扫过甲板上每一个茫然恐惧的脸。

    “我们不能归档!一旦归档,人类就真的结束了,只剩下一个名字!0.7%的机会,

    也是机会!我们要把火种传下去!哪怕只能传一秒!”沉默。沉重的、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
    然后,老工程师缓缓举起了他满是油污和老年斑的手。

    “我活了八十多年…看够了钢铁和代码。我选择…试炼。死也要死在去的路上,

    而不是变成…一段数据。”一个,两个,十个…越来越多的人举起了手。脸上依旧恐惧,

    但眼神深处,有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疯狂在滋长。宁可赌那渺茫的生,

章节在线阅读

手机上阅读

请扫二维码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