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的末日薪火

千年的末日薪火

北山梵主 著
  • 类别:短篇 状态:已完结 主角:林冬王磐李工 更新时间:2025-08-28 10:50

千年的末日薪火林冬王磐李工这是一本及其优秀的一部作品!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!实力推荐!推荐小说内容节选: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一张张绝望的脸。“我们会死。像外面那些被冻成冰雕的尸体一样,……

最新章节(千年的末日薪火精选章节)

全部目录
  • 第一章:霜白的序曲“咳…咳咳…听到了吗?”“听到什么?你的肺像破风箱一样的声音吗?

    ”“不是!是锅炉房的声音,又冷了。”“废话,自从锅炉上周开始‘咳嗽’,哪天不冷?

    省着点力气说话吧,还能多存点热气。”“我只是…我只是害怕。如果…”“闭嘴!

    别说那个‘如果’!头儿会有办法的。”在避难所“方舟”的角落,林冬,外号“尘埃”,

    对周遭的窃窃私语充耳不闻。他戴着一副破旧的细框眼镜,

    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胶水黏合着一本几乎要散架的古籍。书页上,

    依稀可见四个墨迹斑驳的字:《天工开物》。“喂,尘埃。”一个粗哑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,

    “又在摆弄你那些废纸?都什么时候了,还能看出朵花来?”林冬头也不抬,

    专注于手中的工作。“它不是废纸,张哥。它是知识。”“知识?

    ”被称作张哥的男人嗤笑一声,他是避难所的食物配给员。“知识能变成土豆吗?

    能让你的肚子不叫吗?听听,大家都在担心下顿饭,担心下个钟头会不会冻死,就你,

    还抱着这些一千年前的老古董。”林冬终于抬起头,镜片后的眼睛异常明亮。“一千年前,

    我们的祖先就用这里面的知识,造出了我们现在赖以维生的很多东西的雏形。

    它不是…”“行了行了,别跟我掉书袋。”张哥不耐烦地挥挥手,“我就是来通知你,

    你的‘图书馆’也得开始实行能源管制了。那盏破灯,每天只能开两小时。”正说着,

    避难所深处传来一阵剧烈的金属撞击声,伴随着一道嘶哑的吼声。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,

    望向声音的来源——中央锅炉房。此时的中央锅炉房里,满身油污的李工,代号“老钳”,

    沉着脸、径直走向站在高处平台、正俯瞰着整个避难所的男人——王磐,代号“铁拳”。

    “头儿。”老钳的声音沙哑,像是被砂纸磨过。王磐没有回头,他的背影如同一座铁塔。

    “说。”“最后一批焦煤,撑不过7天。”“木柴呢?上周搜集队带回来的那些。

    ”“烧完了。昨天半夜就烧完了。现在炉子里填的,是从生活区拆下来的旧床板。头儿,

    那玩意儿烧起来全是黑烟,而且…不顶用。”王磐沉默着,整个避难所也跟着他一起沉默,

    只剩下人们因寒冷而无法抑制的牙关打颤声。许久,王磐转过身,

   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。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,最后,

    落在了林冬和他身后那排巨大的、延伸至阴影深处的书架上。他开口了,声音不大,

    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。“一堆没用的纸,还占着这么大的地方。

    ”第二章:领袖的判决“砰!哐当——!!”一声巨响,接着是刺耳的警报。

    避难所里为数不多的几盏照明灯,疯狂闪烁了几下,最终彻底熄灭。

    黑暗与死寂瞬间吞噬了一切。“怎么了?!”“灯!灯灭了!”“天哪!

    锅炉…是锅炉停了吗?”恐慌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炸开。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疯狂乱晃,

    照出一张张惊恐扭曲的脸。一片混乱中,一个女人的尖叫声撕心裂肺:“医生!医生!

    我的孩子…她晕过去了!她身上好冰!”“保持安静!”王磐的吼声如同一声炸雷,

    压过了所有的嘈杂。他点燃了一支应急照明棒,高高举起,幽绿色的光芒照亮了他的脸,

    也勉强驱散了广场中央的黑暗。“所有人都到广场**!立刻!”几分钟后,

    幸存者们围成一圈,借着几支照明棒的光,看着站在中央的王磐。

    那个因体温过低而昏迷的孩子已经被送去紧急处理,但那股彻骨的寒意,

    正从每个人的脚底向上蔓延。“情况,你们都清楚了。”王磐的声音冷硬如铁,

    “锅炉的燃料要耗尽了。气象组的报告显示,

    一场史无前例的‘极寒长夜’将在72小时内抵达。气温会降到我们从未经历过的程度。

    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一张张绝望的脸。“我们会死。像外面那些被冻成冰雕的尸体一样,

    一个一个,全部死在这里。”人群中传来压抑的啜泣声。“但是,”王磐的声调猛然拔高,

    “我不会让这种事发生!我们还有燃料!大量的燃料!”所有人都愣住了,互相对视,

    眼中充满了困惑和一丝死灰复燃的希望。“头儿,我们还有什么?”有人颤声问道。

    王磐转身,用照明棒指向避难所的角落,指向那片巨大的黑暗。“那里。”他说,

    “方舟图书馆。里面有超过十万本藏书,还有数千个纯木打造的书架。它们是纸,是木头。

    它们,可以烧。”死一样的寂静。几秒钟后,人群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。“烧书?

    ”“我的天…他要烧了图书馆?”“可是…那毕竟是书啊…”“书能当饭吃吗!

    ”一个尖利的声音喊道,“书能让你暖和起来吗?我不想死!我儿子还那么小!烧!

    烧了总比我们全家冻死强!”“对!烧!”“烧!”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,

  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喊,他们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。“不行!”一个颤抖但清晰的声音,

    像一把小刀,划破了狂热的声浪。林冬从人群中挤了出来,他脸色苍白,

    身体因为寒冷和愤怒而微微发抖。他冲到王磐面前。“头儿,不行!绝对不行!

    ”王磐居高临下地看着他,眼神里没有一丝波澜。“给我一个理由,尘埃。”“理由?

    ”林冬的声音拔高了,“那些书…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备份!是历史,是科学,是艺术!

    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证明!我们靠着灾变前留下的科技图纸才建起了‘方舟’,您忘了吗?

    烧了它们,等于第二次杀死人类!我们就真的…真的只剩下野兽了!”“野兽?”王磐笑了,

    那笑声里满是讥讽。“很好。尘埃,我问你,一本诗集,和一块能救你命的面包,你选哪个?

    ”“我…”“一本哲学著作,和一根能让你活过今晚的木柴,你选哪个?”“这不一样!

    这是短视的!知识能带给我们长远的未来!”“未来?”王磐的声音陡然变冷,

    “连‘今晚’都活不过去的人,没有资格谈‘未来’!你的那些‘知识’,

    现在能让锅炉重新烧起来吗?能让那个快要冻死的孩子立刻暖和起来吗?能吗?!

    ”林冬被问得哑口无言,只能徒劳地摇着头。“一定…一定有别的办法的…”“够了。

    ”王磐失去了所有耐心。“我没时间听一个活在梦里的书呆子说教。大家都在挨冻,

    我的责任是让他们活下去。不惜任何代价。”他对身后的卫兵一挥手。“把他带下去,

    放到最冷的那个档案室的屋子里24小时,让他好好抱着他的‘知识’冷静一下。

    任何人不准靠近图书馆。”“不!放开我!你们不能这么做!这是犯罪!是对文明的背叛!

    ”林冬激烈地挣扎着,但很快被两个强壮的卫兵架了起来。王磐转向人群,再次举起照明棒。

    “听我命令!所有人,回去休息!卫队一组,封锁图书馆!二组,准备工具!明天一早,

    准时开始‘焚书供暖’!”在人群狂热的“头儿英明”的欢呼声中,林冬被拖进了黑暗。

    他最后看到的,是图书馆那扇沉重的铁门,被贴上了交叉的封条,像一座等待行刑的坟墓。

    第三章:微光的盟友夜,深了。档案室里一片漆黑,寒气从门缝里钻进来,

    像无数根冰冷的针。林冬蜷缩在角落,听着外面卫兵巡逻的脚步声。他完了,

    他的图书馆也完了。明天,人类千百年的智慧,就将化为一缕缕肮脏的浓烟。24小时到了,

    门被守卫打开了一条缝隙。他马上就闪身溜了出去,目的地只有一个——图书馆。

    图书馆里比外面更冷,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尘埃混合的、濒死的气息。他划亮了一根火柴,

    微弱的光芒照亮了眼前一排排沉默的巨人——书架。“救救我…”他对着它们低语,“不,

    是救救我们。告诉我,该怎么办?”他不再是保护者,而是一个求助者。

    他发疯似地在书架间穿梭,

    目标明确:工程学、物理学、化学…所有可能提供解决方案的区域。

    “风…水…热…电…”他的手指划过一本本书脊,

    最后停在一本不起眼的、书皮已经发皱的书上——《简明风力发电原理图》。他迅速翻开书,

    贪婪地阅读着。就在这时,身后传来一个脚步声。“谁在那里!”林冬吓得魂飞魄散,

    手中的火柴也熄灭了。他死死抱住书,缩在书架的阴影里。脚步声越来越近,

    一束手电筒的光扫了过来。光束的主人,是“老钳”李工。“是你?尘埃?

    ”李工显然也吃了一惊,“你怎么出来的?头儿不是把你关起来了吗?

    ”“李工…”林冬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求求你,别出声。我只是…我只是想再看看它们。

    ”李工叹了口气,把手电筒的光调暗了些。“我是奉命来检查这里的承重结构,

    看看明天从哪里拆比较方便。”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刺进林冬的心。“李工,你是工程师!

    ”林冬猛地站起来,冲到他面前,将那本《简明风力发电原理图》塞到他手里。

    “你看看这个!看看这个!”“这什么玩意儿?”李工皱着眉,把书拿到手电筒光下。

    “风力发电?别傻了,我们去哪儿找那么大的风扇和发电机?”“不,不是大的!

    ”林冬急切地说,“书里说,可以利用管道内的气流!

    我们避难所不是有巨大的通风管道系统吗?虽然主风扇停了,但因为各区域的温差,

    管道里一直有微弱但稳定的气流!我们可以造很多个小的,微型的涡轮!

    就像…就像一群萤火虫!一只萤火虫不亮,但一百只,一千只呢!”李工愣住了,

    他一辈子都在和机器打交道,但他从未想过这个可能性。他翻着书页,

    看着那些陌生的公式和熟悉的结构图,眼神开始变化。

    “这…这理论上…好像可行…”他喃喃地说,“我以前维修通风管道的时候,

    确实感觉到有风。而且里面有些废弃的排气扇,马达都还在…可是,效率呢?

    能产生多少电力?够干什么?”“我不知道!”林冬说,“但我们必须试一试!李工,

    你是有名的巧手,整个避难所的机器都靠你。你有实践的经验,而我…我能看懂这些书!

    我们加在一起,就有可能!这好过眼睁睁看着所有书被烧成灰,对不对?

    ”李工看着林冬眼中那种近乎疯狂的执着,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书。书页泛黄,

    却仿佛有一股奇异的力量。他沉默了很久,久到林冬的心都沉了下去。“好吧。

    ”李工终于开口,他把书合上,塞进自己怀里。“我帮你。不过,得秘密进行。

    要是被头儿发现,我们俩都得被扔出去喂野狗。”“谢谢!谢谢你,李工!”“别谢我。

    ”老钳拍了拍怀里的书,“要谢,就谢它吧。走,去地下档案库。那里最隐蔽。

    我们得抓紧时间了。”第四章:地下实验室地下档案库阴暗潮湿,

    空气中漂浮着铁锈和旧纸张的味道。这里成了林冬和李工的秘密基地。

    “把那块废弃的通讯机箱拆了。”李工指挥着,“外壳的铝合金板够薄,也够硬,

    正好拿来做叶片。”“可是…要弯成什么角度?”林冬捧着一本《材料力学》,

    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比对着,“书上说,叶片的攻角决定了它捕捉风能的效率。

    我们的气流速度很低,所以攻角要大一些,

    但是太大了又会增加阻力…”“别跟我说这些文绉绉的词。

    ”李工一边用钳子费力地拧着螺丝,一边说,“你就告诉我,弯成什么样?像这样?

    ”他用手比划了一下。“不,再弯一点。对…对!大概是这个角度!

    书上说这叫‘克拉克-Y翼型’的简化版…”“管他什么克拉克还是拉克拉,能转就行。

    ”两个人,一个提供理论,一个负责实践,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合作起来。

    他们像两只在垃圾堆里筑巢的工蚁,将所有能找到的废品都变成了宝贝。“不行。

    ”李工擦了擦汗,看着刚刚组装好的微型涡轮,“用手拨能转,

    但一接上从医疗监护仪上拆下来的那个小马达,就转不动了,功率太小,带不动。

    ”“是线圈的问题!”林冬翻着另一本《电磁学基础》,兴奋地喊道,

    “原来的马达是为高电压设计的,线圈匝数少,电阻大。书上说,

    在低转速、低电压的情况下,我们需要增加线圈的匝数!用更细的铜线,多绕几百圈!

    ”“更细的铜线…”李工眼睛一亮,“有了!旧的变压器!里面有的是!

    ”他们拆开一个报废的变压器,取出了里面比头发丝还细的漆包线。

   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工作,在微弱的光线下,两人轮流着,一圈,一圈,

    又一圈地重新缠绕着马达的转子。“我的老天,眼都快瞎了。”李工揉着眼睛说。“快好了,

    李工,再坚持一下!”林冬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。几天后的深夜,

    在避难所一条废弃通风管道的隐蔽出口,他们将改造后的第一台样机固定好。管道深处,

    温差形成的气流幽幽吹来,带动了那几个用铝合金板精心打造的叶片。叶片越转越快,

    虽然无声无息,却带动了身后那个被重新缠绕过的马达。

    一根电线连接到一颗从应急手电上拆下的小灯泡。“会亮吗?”林冬紧张得手心全是汗。

    “看老天爷的吧。”李工同样屏住了呼吸。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,那颗小小的灯泡,

    突然闪烁了一下,然后,亮了起来!光芒虽然微弱,如同风中残烛,但在无边的黑暗中,

    却比太阳还要耀眼。“亮了…”林冬的声音在颤抖。“亮了!”李工一巴掌拍在林冬背上,

    咧开嘴笑了,露出一口被烟草熏黄的牙,“他妈的,它真的亮了!”林冬看着那点光,

    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。这不是靠燃烧换来的光,这是知识的光,是希望的光。

    “我们成功了第一步。”林冬擦掉眼泪,眼神变得无比坚定,“接下来,我们要造更多!

    还要解决供暖的问题!”“供暖?”李工愣了一下,“这么点电,点个灯泡都勉强,

    怎么供暖?”“用地暖!”林冬从怀里又掏出一本皱巴巴的书,

    封面上写着《古代建筑智慧》。“我们没办法加热整个空间,但可以加热我们脚下的地面!

    看这里,古代有一种叫‘火龙’的供暖结构,就是把热气导入地下的管道。我们没有热气,

    但我们有电!我们可以用电热丝加热防冻液,让液体在我们脚下铺设的细管里循环!

    只要脚是暖的,人就不会觉得那么冷!”李工凑过去,看着书上那幅复杂的地下管道图,

    眼中再次放出了光芒。“你这个书呆子…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?

    ”“它们不稀奇古怪,李工。”林冬抚摸着书页,轻声说,“它们一直都在,

    只是在等着我们去发现。”第五章:暴风雪他们成功了。在医疗区的一个小隔间里,

    就是那个之前因体温过低而昏迷的孩子的病房,

    地面上铺设的细管传来了持续的、微弱的暖意。头顶上,一颗由微型风力发电机点亮的灯泡,

    散发着稳定而柔和的光。“暖和了…真的暖和了!”孩子的母亲喜极而泣,她握着林冬的手,

    不停地说着“谢谢”。“宝宝的脸色好多了。”医生也惊讶地看着温度计,“体温稳定住了。

    这…这简直是奇迹。”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避难所传开。

手机上阅读

请扫二维码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