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烟火里

琉璃烟火里

东山郎 著
  • 类别:言情 状态:连载中 主角:林未晞沈砚舟 更新时间:2025-08-07 18:52

《琉璃烟火里》这本小说可以说是我在现代言情文里剧情最好的了!林未晞沈砚舟是该书的主角,小说内容节选:“在想晞如姑娘。”林未晞的泥刀顿了顿,“她收到那只刻着名字的梅瓶时,会是什么心情?”……

最新章节(琉璃烟火里第19章)

全部目录
  • 梧桐巷的晨霜在青石板上结了层薄冰,林未晞踩着碎冰推开铺子门时,

    案上的青花梅瓶碎片正泛着莹润的光。经过七昼夜的阴干,补缝处的腻子已经硬如坚玉,

    断口处的朱砂梅蕊在晨光里像团跳动的火苗——这是第三次补釉前的最后状态,

    也是决定梅瓶能否重获新生的关键一步。沈砚舟拎着釉料罐进来时,

    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细小的雾。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羊毛衫,

    领口露出的银链坠着枚极小的青花瓷片,是上次修复霁蓝釉笔洗时特意留的碎料。

    “老窑工说二次补釉得用晨露调釉浆,”他把瓦罐放在案上,

    罐口飘出的石英砂气息混着霜气漫开来,“在后院接了半罐,你看看浓度合不合适。

    ”林未晞用细瓷勺舀起釉浆,浆体在勺里缓缓流动,像融化的月光。“得再添点玛瑙末,

    ”她指着釉浆里的气泡,“祖父笔记里说,宣德釉料要‘见泡如星’,现在的密度还不够。

    ”她忽然注意到沈砚舟冻得发红的指尖,“怎么不戴手套?”“怕碰坏了釉料罐。

    ”沈砚舟搓了搓手,目光落在案上的梅瓶碎片上。经过初次补釉的瓷片泛着淡青色的光泽,

    断口处的接痕像被晨雾晕染过,若隐若现。“今天能进窑?”“得等日头升到两竿高,

    ”林未晞往釉浆里筛入玛瑙粉末,“老顾爷子说二次补釉最忌寒气,

    窑温得从辰时升到未时,才能让釉面和胎骨咬得紧实。”她忽然想起什么,

    从抽屉里翻出副羊毛手套,“陈婶织的,你戴上。”手套上还带着淡淡的樟脑香,

    沈砚舟戴上时,指尖传来的暖意顺着胳膊爬到心口。“昨天去老宅地窖找玛瑙末,

    发现了这个。”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个锡制茶罐,打开时飘出股陈年的药香,

    “曾祖母藏的佛手茶,说是当年林祖父送的,专治风寒。”林未晞用茶匙舀了点茶叶,

    叶片蜷缩得像只只小手,在热水里慢慢舒展。“祖父也爱喝这个,

    ”她看着茶汤变成琥珀色,“他说佛手的香能醒神,画瓷时喝最合适。

    ”蒸汽模糊了眼镜片,她忽然觉得,这茶罐里装的不只是茶叶,

    还有那些被时光腌入味的念想。补釉的过程比预想中更复杂。

    林未晞用特制的羊毫釉刷蘸着浆体,在接痕处轻轻扫过,动作轻得像在抚摸蝴蝶的翅膀。

    沈砚舟就站在旁边递工具,偶尔提醒她哪里的釉浆薄了些。两人的影子在晨光里挨得很近,

    像幅被拉长的水墨画。“这里得补厚点,”沈砚舟忽然指着梅瓶颈部的暗纹,

    “曾祖母日记里画过,原先的梅瓶在这里有圈隐纹,是两只交缠的梅枝。”林未晞凑近看,

    果然在釉面下发现极浅的刻痕,像被指甲轻轻划过的痕迹。

    “祖父的笔记里提过‘双梅抱月’纹,”她调了调釉浆浓度,

    “说是当年为了区分两只梅瓶特意刻的,可惜另一只的隐纹早就磨没了。”补到瓶底时,

    林未晞的釉刷忽然顿住了。在补好的“松年”落款旁边,竟隐隐透出个“砚”字,

    像是被釉浆盖住的秘密,在晨光里忽明忽暗。“这是……”她的心跳漏了一拍,

    忽然想起沈砚舟说过,曾祖父的小名就叫砚农。沈砚舟也看见了,呼吸忽然变得有些沉。

    “原来他们真的和解过,”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那个字,“祖母总说,最后那几年,

    两位老爷子常偷偷在茶馆见面,只是谁都不肯先低头。”林未晞的眼眶忽然有些发热。

    她仿佛能看见两位白发老人坐在茶馆里,面前摆着两只梅瓶,谁都不说话,

    却用指尖在桌案上画着相同的梅枝。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和解,原来早就藏在瓷土与釉色里,

    等着被后人发现。将补好釉的梅瓶送进巷尾的老窑时,日头刚过正午。

    守窑的老王师傅用柴刀劈开块松木,火星溅在青砖地上,像撒了把碎金。

    “这窑火得烧足六个时辰,”他往炉膛里添了把松针,“用松木烧出来的釉面带股松脂香,

    是机器烧不出来的。”回铺子的路上,沈砚舟忽然牵住了林未晞的手。他的掌心很暖,

    指尖带着釉料的微凉,像块被体温焐热的瓷片。“晚上一起看开窑?

    ”他的声音在冷空气中有些发颤,“我带了瓶祖父藏的花雕,说是民国二十六年的。

    ”林未晞的指尖蜷缩了下,却没有抽回手。梧桐巷的风卷着落叶掠过两人的衣角,

    像在为这场迟到了八十年的牵手伴奏。傍晚的铺子被暮色染成暖黄色。

手机上阅读

请扫二维码

同类推荐